浅溪清流 幽幽兰亭

2013-11-21 15:32 阅读(?)评论(0)
大字一个不识的小妞似乎也看得津津有味
外公看了特欣慰,连连赞到:这孩子将来是个读书的料啊
但愿如此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东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


还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林学舜老师写得一手好书法,他也特热衷于让我们练习毛笔字,每周都给我们开一个下午的书法课,打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柳体、颜体、欧体,也知道了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是“天下第一行书”虽然书法最终没有练成,至今写字仍是信笔涂鸦,语文课也没学好,《兰亭序》始终只会背诵头两句,也是从那时起,王羲之和《兰亭序》的大名便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因此,既来到绍兴,兰亭更是必得去瞻仰的了。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十来公里的兰渚山麓,算是有点路程。在酒店门外发现了一辆等客的小面包,上前询问,是位女司机,很爽快便答应了50元的包车价格。哪知这位司机竟不曾去过兰亭,以为到了兰亭镇便算是到了,岂料从兰亭镇到兰亭还有近10公里的路程,暗自嘀咕这一趟亏大发了。看这位女司机也算是性情中人,并非“敲竹杠”之辈,下车时,妹夫又多给了20元以表安慰之情。这般清幽的场所地处偏僻之处也是常理。

今日的兰亭依然如王羲之《兰亭序》笔下所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日,虽已过立秋,不若昔日暮春之初枝头隐隐残红,然蜿蜒曲径之畔,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依旧青翠如昨。

十分惭愧的是,也是来了之后才知道,之所以称其为“兰亭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



漫步在兰亭竹径,青翠片片,溪水潺潺
风吹过竹林拂动瑟瑟琴弦,竟像是通往遥远时空的幽玄
放佛在下一个瞬间便可抵达被时光过滤的彼岸----永和九年,永和九年.....



竹荫满地清于水,兰气似风静若人



后人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
踩踏在落叶满地的当下,是否也踩踏在前人的脚印之上?



沿着竹林小径继续前行,便能望见一座三角形碑亭

碑上“鹅池”二字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分别所书




碑亭旁是一泓碧水,即为鹅池
鹅池中有一小岛,几只雪白的鹅正悠闲地踱着方步
见到这一场景,俺家小妞十分应景地背诵起了“鹅、鹅、鹅~~”



再往前行,便是“乐池”了
乐池以王羲之《兰亭序》中“信可乐也”中的乐字命名

临池有一草亭,曰“俯仰亭”

池中有竹排、小舟,池西有饭庄、茶室供游人休憩










兰亭碑

碑上“兰亭”二字,系清朝康熙帝手书




兰亭碑旁的“流觞亭”
亭前曲水叠石,绿柳成荫,是今人流觞咏饮、举行仿古活动的场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上已日(三月初三)

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并亲朋子侄41人聚会于此,行修禊之礼。

“修禊”是东晋时期的一个习俗,就是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王羲之等人列坐于兰渚上环曲的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

一旦酒觞滞留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一首,诗如不成,则罚酒三觞,如此以为娱乐。

在这次雅集中,计有26人作诗共37首。

事后,王羲之将这些诗汇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下了这次聚会的盛况和作者的观感。

序文共324字,字字珠玑,这就是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




王右军祠前






曲水流觞图



御碑亭前



御碑正面为康熙手书的《兰亭集序》全文,

阴面是乾隆书写的《兰亭即事》诗。

祖孙二位皇帝同书一碑,又留下一段书坛佳话,人称“祖孙碑”。




乾隆御笔的《兰亭即事》诗















墨华亭

墨华亭内存放的是各种版本的《兰亭序》,从书法名家到帝王手书,不一而足。

因此光是用来展出这些碑刻,就花去了许多的篇幅。




据说王羲之亲手所书的《兰亭序》被唐太宗带进了昭陵,从此隔世,
现存的《兰亭序》,均为后人临摹而成。
倘若那真迹的《兰亭序》没有失踪,
那些文人骚客是否就不会有兴致去揣测它本来的模样,
没有兴致揣测,便失却了神秘气息,
那么《兰亭序》是否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出名。
当然,这又是我的臆想了。



唐人冯承素临摹的《兰亭序》











  最后修改于 2013-11-25 13:4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